时间:2022-09-02 22:46:42 | 浏览:1610
固收|今年政策力度有多大?
从8.24国常会明确提出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到8.31国常会更加强调督导和落实,8月以来国常会持续部署稳经济政策,表明了政府的稳增长决心。随着年中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今年的政策力度已逐步接近2020年。19项接续政策出台之后,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将迎来落地期,预计短期内或难有新增。年底前是否还会有新的刺激政策将取决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的经济复苏状况。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部署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确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
▍8月以来,国常会持续部署稳经济政策,表明稳增长决心。
8月24日,国常会明确提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包括确定使用5000多亿元的专项债限额空间,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等。继19项接续政策之后,8.31国常会进一步明确“接续政策细则9月上旬应出尽出”,一方面体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政策支撑“稳增长”的决心。近期财政部发布的财政“半年报”亦强调了财政货币联动。
▍就具体抓手而言,
1)扩大有效投资:基建方面,强调用好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增额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制造业方面,出台支持制造业企业、职业院校等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在项目建设中,一方面引导商业银行配套相关中长期贷款,尽可能满足符合条件项目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房地产方面,因城施策持续加码,再次提及保交楼,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2)消费领域: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
3)政策落实方面:再派一批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赴若干省份推动政策落实。
▍虽然年初两会计划的宏观政策刺激力度相对保守,但随着年中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今年的政策力度已经逐步接近2020年:
第一,今年的政策增量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政策性银行发力。正常年份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新增贷款总规模略超1万亿,2020年达到1.6万亿。2022年以来,政策性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大幅增加,全年或将达到2.7万亿。加上年中以来陆续确定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新增专项债的增量,2022年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合并口径对经济的净贡献预计将达到10万亿左右,占上年GDP的比重为9%,这一比重仅次于2020年的10.1%。
第二,除上述口径之外,今年还推出了很多更加具体的、依靠国有企业发力的政策:例如33条措施中的支持国铁集团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19项稳增长接续政策中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等等。这些具体的、依靠其他国有企业发力的政策也同样能够对实体经济产生增量提振。
第三,督导落实的力度更强,更加强调政策配合。年初国有金融机构上缴利润,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近期国务院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推动政策落实。这些举措均有助于提升稳增长政策效能。
▍从以上三个因素来看,当前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或已接近2020年,19项接续政策出台之后将迎来落地期,短期内或难有新增,但年底不排除相机抉择继续推出增量政策的可能性。
今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在“政策规模合理适度”的要求下,政策采取了相机抉择的模式,增量政策陆续出台:从年中的6大项33条稳增长措施,到近期19项稳增长接续政策,政策一直是“打补丁”+“抓落实”的组合,在保证足够刺激力度的同时控制政策的冗余度。国常会19项稳增长接续政策之后,短期内出台新政策的概率不大,更多地将是抓落实以及观察政策落地后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年底前是否还会有新的刺激政策将取决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的经济复苏状况。在持续的局部疫情扰动和房地产“金融加速器”失速的环境下,私人部门的需求和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偏弱,因此不排除年底前进一步推出增量刺激政策的可能性。
本文源自金融界
固收|今年政策力度有多大?从8.24国常会明确提出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到8.31国常会更加强调督导和落实,8月以来国常会持续部署稳经济政策,表明了政府的稳增长决心。随着年中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中将发挥更大作
记者 | 王鑫在金融牌照到手后,中信集团旗下金融机构股权划转出现大动作。6月22日,券商“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信股份)将向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控)
6月22日,资本邦了解到,继今年3月份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一同拿下业内首两家金控牌照后,中信金控按照此前规划正式开启了承接中信旗下金融牌照和资产的大动作。6月22日夜间,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股东中国中信有限公司(简称“中
10月30日盘后,中信证券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净利润取得了24%的增长,同时收购广州证券一事获得了证监会的通过。先来看业绩,中信证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327.74亿元,同比增幅20.45%;归母净利润105.22亿元,同比增幅43.85%。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由荣毅仁同志于1979年创办的。中信集团在大众中普遍以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等金融面孔展现给众人。其实大央企中信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是金融领域的王者,在房地产、制造业、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都很有建树
中信证券公告,中信有限、中信股份将向中信金控无偿划转合计持有的公司27.34亿股,包括中信有限直接持有的23亿股A股以及中信股份直接持有的4.34亿股H股,占中信证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8.45%。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中信金控将承继中信有限目
财联社(北京,记者 高云)讯,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年会11月17日~20日在深圳召开,“中国市场的财富管理”分论坛于18日召开。本次资本市场年会力邀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产业专家等百余位嘉宾,就“十四五”规划前瞻、“双循环”发展格局、国
证券行业的福利降级来了。7月13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两大投行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正在大幅削减差旅预算,以控制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据悉,从7月开始,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在国内出差搭乘的交通服务将降级,搭乘高铁动车的标准为二等座,火车则是硬
中信建投估值过高,解决“一参一控”问题,抑或是中信证券自身资金紧张?对于中信证券清仓原因市场有多种解读《投资时报》记者 田文会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减持中信建投(601066.SH、6066.HK)的消息甫一出炉,迅
作者: 格隆汇·边疆塞外6月25日晚间,中信建投平地一声雷,抛出了一个被股东中信证券清仓式减持的大瓜,让吃瓜股民备感“震惊”。据公告显示,中信证券拟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或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
新浪财经讯 近日,市场传出一份《关于开展中信集团2020年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的通知》显示,为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将经营压力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根据集团领导要求,现拟在全集团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并且要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2019年6月25日晚间,中信建投(601066-CN;06066-HK)披露公告称,作为公司十大股东之一的中信证券要清仓减持公司股份,一时间中信证券成了资本市场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8月30日,中信证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长张佑君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信金控按照“控风险、搭平台、建机制、定规则、强协调”的思路,构建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提升财富管理、
据中证报,8月30日上午,中信证券(600030)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平台举行。中信证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长张佑君,总经理杨明辉,副财务总监兼计划财务部行政负责人史本良等管理层参会并围绕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
宏观|8月经济弱复苏7月经济恢复再遇波折,8月各地散点疫情仍在陆续出现,伴随着政策的落地,预计经济将呈现弱复苏的状态。生产端,尽管制造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但较7月水平有所回升,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将小幅回升;需求端,投资、消费需求也